來源:廈門市湖里區當古古玩店 時間:2025-06-14 01:48:11 [舉報]
初,清廷規定“大清銀幣”由湖北、南京兩個造幣廠鑄造,預定于十月發行。造幣總廠還根據《幣制則例》規定,于宣統二年(1910)試制以圓為單位的大清銀幣一套。宣統三年(1911)又重新制模,試制大清銀幣,主幣的蟠龍圖案版別很多,計有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反龍、曲須龍及簽字版等版別。
由于辛亥革命爆發,清迅速覆亡,所鑄銀幣沒有來得及正式發行,僅以軍餉形式少量流入市面。故直到清代滅亡,只有各省自鑄的銀元,而沒有真正發行成色、重量都符合標準的全國統一鑄造的銀幣。
目前銀元收藏確實非常熱門,近幾年價格也越來越高,參與了人也越來越多,有的不光是純粹的興趣愛好,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投資品種來參與的,畢竟在幾千年的貨幣發展過程中,銀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銀元的出現在當時流通時就因為鑄造精美而廣受喜愛,清末的龍洋、民國的袁大頭、孫小頭、船洋。、大漢銀元等等!在當時為中國的貨幣抵御的沖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銀元為什么又叫大洋?
因為銀元的概念來自“洋”。清代中國人接觸的西班牙貿易銀元被稱為本洋,因為成色固定,花紋復雜規整(偽造困難),形狀適合攜帶等優點給當時主要靠銀塊稱重的中國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以至于有英國人記載本洋以高達到自身含銀量兩倍的價值流通。之后墨西哥從西班牙立制造的所謂鷹洋在中國同樣受到歡迎。
經過200年以上的流通,大型銀幣稱為洋的習慣扎根中文。清發行的代銀元也順理成章的被稱為龍洋,國民發行的大頭們也不例外。
標簽:廣東回收龍洋,回收龍洋商家,回收龍洋,福建大量回收龍洋